• 您好,广东体彩欢迎您!为了获得本网站最佳体验,我们建议您使用最新版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ie11或Opera 浏览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体彩新闻 » 正文

第四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丨于敏:一世“隐身”为国谋

发布时间: 2022-11-14 16:29:2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引言

由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省体育彩票中心、中共天河区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喜迎二十大,奋斗新征程——第四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征稿结束后,经过组委会评委专家认真筛选,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

11月9日起,广东体彩推出“喜迎二十大,奋斗新征程——第四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专题。本文为此次优秀作品展示专题的第三篇。

于敏:一世“隐身”为国谋

作者:纳兰泽芸

2019年9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勋章”颁授大典上,细心的人们发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同志在发布第34号主席令时,人们清晰地听到他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授予下列人士共和国勋章:一,授于于敏、申纪兰……共和国勋章”。

名单中首当其冲有“于敏”这个名字,但到颁奖的时候,首先上台的并不是于敏,而是申纪兰。

于敏,又一次做了“隐身人”。

而且,这一次他是永远“隐身”了。因为他已经于2019年1月6日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久久地安睡了。他太累了,一生为国,隐身无名,他需要好好休息了。

于敏这一生,始终有一根无形而神圣的线牵动并勒紧着他的心脏。

这根线就是“祖国”。

山河破碎风飘絮 一寸丹心图报国

于敏出生于1926年,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到他5岁时,1931年日军又侵华,整个中国大地都呻吟在铁蹄践踏之下。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于敏已经成了19岁的青年了。他所有的记忆里都深深地刻着国仇家恨。

1937年南京大屠杀,于敏还只是一个11岁的少年,当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时,于敏小小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悲伤。

老师说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太弱才被侵略者欺负,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有本领把国家建设得强大起来,侵略者才不敢欺负我们的国家。少年的于敏记住了老师的话。

从小于敏就喜欢读岳武穆精忠报国、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故事。学习成绩更是连年遥遥领先。

上初中、上高中之后,他更是以门门功课全校第一闻名全校。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就是北京大学,北大是新文化运动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大也是于敏心中的大学圣地。

于敏与后来在两弹一星领域并肩作战的邓稼先、钱学森等人出身于知识分子世家不同,他实实在在地出身于草根家庭,父亲是一个底层小职员,薪水微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就在于敏即将高中毕业面临考大学的时候,父亲因病失业,家中再也拿不出他上大学的学费。就在于敏心情沉重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中学同班同学陈克潜说服父亲资助于敏继续上大学。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于敏铭记了一辈子。

1944年,于敏18岁,他如愿考进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

当时的中国是满目疮痍、山河同悲,无数同胞挣扎在死亡线上。

于敏默诵着岳武穆的诗句“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旧,千村寥落。何日请缨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于敏知道自己一介书生,不能像岳武穆那样“请缨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但他可以用心从事科学研究,报效祖国,让祖国强大起来。

平日里,他从不放松自己,当别的同学在宿舍里聊天、玩耍的时候,他一个人在旁边默默地学习,后来为了不打扰别人,他就一个人拿到书到学校附近的小山上去读,甚至带着习题去做。

1945年8月份发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事,这件事深深地震动了于敏。

1945年8月份,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耀眼的闪光和天塌地陷般的轰鸣之后,广岛和长崎这两座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仅广岛一地,7万4千人失去生命,7万5千人身负重伤,勉强死里逃生活下来的人们,在有生之年还要承受放射线辐射带来的巨大后遗症!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于敏看到曾经不可一世、耀武扬威、血腥残暴、杀人如麻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两颗原子弹的威力下颓然投降的样子,他一方面很同情日本平民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另一方面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原子弹的可怕威力。他在想,如果我们中国也有了这样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就等于有了坚不可摧的保护衣,今后谁也不敢再侵略欺压我们了。

1946年,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和信念,于敏决定从北大工学院转到北大理学院物理系,从此,他与“核”这个神秘字眼纠缠了一生。

我心一片磁针石,不指氢弹誓不休

随后不久,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取了北大理学院院长张宗燧的研究生。

张宗燧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是第一位在英国剑桥大学开设讲坛的中国人。

张教授的课艰深难懂,而且从头到尾都用英文讲授,其他学生对张教授的课望而生畏,可是于敏却很喜欢。后来于敏更是在一次跨系跨学科考试中,考了满分!而那次整个数学系的平均分只20分!

张教授对于敏极为欣赏,称于敏为“教学生涯里见到的最好的学生。”

1950年7月,中国决定派兵朝鲜,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帷幕。此后,中国屡次遭受美国的核讹诈,再加上中苏关系破裂,苏方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拥有原子弹和氢弹两样核武器的美苏更加对中国颐指气使!

毛主席下达最高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1961年冬天,原本一直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的于敏被抽调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当时于敏的原子核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中途放弃实在是可惜。

但当他了解到国家把研制氢弹这样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交给他时,他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他觉得一个人的名字早晚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事业里,他定当全力以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美国最高领导人就曾公开叫嚣:“绝不能让中国搞氢弹!”并且悍然派携带着核武器的军舰来中国近海进行威胁。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式,中国的氢弹研究就成了绝密又绝密的事业,稍有不慎泄密,就可能会给国家招来大祸。所以于敏接受了研究氢弹这个艰巨的使命,也就意味着他将没有限期地“消失”,即使取得再大成功,他都不会有任何荣誉和名声。

于敏恪守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保密原则,只对妻子说要工作调动,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们了,通信也困难。从此就“消失”了。

就连他最亲近的妻子都不知道丈夫究竟去做什么了。

直到漫漫二十多年后,妻子才知道丈夫做了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惊讶地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经过中国科研人员奋不顾身地奋战,1964年10月6日,中国第一颗完全自主研制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成功爆炸,当巨大的蘑菇云在高空升腾而起的时候,现场所有的科学家都激动地呐喊着,抱头痛哭。于敏也是泪流满面。

周总理立即布署:要乘胜前进,一定要在1968年之前进行氢弹爆炸试验!

当时中国的氢弹研制几乎是一片空白未知领域,科学家们只知道氢弹的释放当量比原子弹大几十倍上百倍。时间紧迫,于敏带领着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在堆积如山的数据中计算。

研制原子弹氢弹,美国人苏联人用的是先进的计算机,而中国当时一穷二白,老百姓都吃不饱肚子,中国科学家只能用自己的脑袋和原始的算盘、计算器。全中国唯一一台运算速度为每秒5万次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在上海,于敏于是带领科研人员赶赴上海进行集中攻关,此次攻关行动被称为“百日会战”。

但这仅有的一台计算机只能留给于敏他们5%的使用时间,其他绝大部分核数据还是要靠手工演算。他要从数以万计的演算纸以及密密麻麻的演算数据中条分缕析,理清脉络,找到研制氢弹的突破口。

1965年9月底到12月底,三个多月时间,于敏带领着科研人员在上海日夜苦干,终于找到了突破氢弹研制的技术路径!

于敏欣喜万分地给邓稼先用暗语报告喜讯:“我们今天打到了一只松鼠!”邓稼先获知喜讯第二天就从北京亲自赶到上海,向艰苦鏖战的同志们表示祝贺。

终于敲开氢弹研制的技术大门之后,于敏又带领科研人员赶赴荒凉艰苦的大西北进行核试验。

大西北冬天气温达到零下30度,飞沙走石,喝的是苦碱水,啃的是硬馒头。而且防护条件有限,科学家们在对核辐射没有足够防护的情况下,夜以继日地奋战。

1967年6月17日早晨8时整,由空军飞行员徐克江驾驶的“轰6”战机进入空投区。

一声惊天“雷鸣”之后,一片强烈的耀眼光芒逼得人睁不开眼,接着巨大雄伟的蘑菇云在天地之间耸立、翻滚、奔腾。

极其强烈的光辐射,将引爆点四百米处的钢板铸件烧化;将布放在八公里以内的狗、十公里以内的兔子,当场杀死一半;将七百米处的轻型坦克烧毁,车内动物全部炭化。

威力巨大的冲击波,将距引爆点三公里、重达五十多吨的火车吹出十八米;四公里处的地下仓库被揭去半截;十四公里处的砖房被瞬间吹散。

爆炸当量:330万吨!

新华社当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而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中国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

那一天,亿万国人洒泪而歌——中国从此再也不必受于他人威胁和欺侮!中国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生为一叶无轻重,但使民安山河固

于敏为了祖国的核事业,一生隐姓埋名。自受命之日起,他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在过于艰苦与压力过大的科研过程中,他数次休克与死神擦肩而过。

当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世界轰动的时候,于敏才41岁。可是作为最大功臣的于敏却与鲜花无关与掌声无缘,外界并不知晓氢弹背后的主要缔造者是何许人。

绝大多数国人知道“于敏”这个名字是在他2019年1月16日逝世后。当时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才让国人知道了这位为国“隐身”了一生的科学家。

于敏一生信奉的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由于需要绝对保密的原因,于敏的著述作品几乎都不能公开发表。尽管他做出了惊世成就,他只能默默无闻。很多东西,他也是只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带进坟墓里。

当于敏被称作“中国氢弹之父”时,他非常不认同,他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力量合作才能取胜,我只是在中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已,这是集体智慧,水到渠成。

于敏性格温和而谦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对于自己殚精竭虑研制成功的核武器,于敏说他不愿意发生战争,他打心眼里赞成全世界彻底销毁核武器。但是我国的核武器属于战略防御性质,是为了自卫,是威慑力量。

他的一生轰轰烈烈,同时他的一生又安安静静。

他曾这样解释“安静”:所谓安静,就是一个科学家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精神。

祖国没有忘记他,人民没有忘记他。

当他2019年1月16日怀着对祖国的眷恋离开了世界,8个月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签署主席令,将载无上光荣的“共和国勋章”授予他。

生为一叶无轻重,但使民安山河固。

他虽隐身一生,但却值得。

来源:广东省文化学会官方号

   

相关阅读:
中心简介 | 政策法规 | 游戏规则 | 联系我们
  • 广东体彩微信订阅号

  • 广东体彩微信服务号

  • 广东体彩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