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广东体彩欢迎您!为了获得本网站最佳体验,我们建议您使用最新版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ie11或Opera 浏览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体彩新闻 » 正文

全运惠民结硕果!五大体育惠民行动谱写全民全运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5-11-26 14:58:4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既是全运会办赛史上的创举,也是“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理念深入人心的鲜活载体。本届全运会通过实施五大体育惠民行动,将全运红利转化为民生实惠,实现了大型赛事与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创造了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典范。

 

场地设施提升行动 打造“生活处处皆体育”的惠民场景

 

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是“全民全运”最动人的一笔。自十五运会筹备以来,广东深入实施“三个一批”场地设施建设行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及周边城市环境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

提升改造一批全运赛事场馆。坚持“赛时保障、赛后惠民”原则,通过完善场馆惠民健身设施、赓续历史基因、提升绿色智慧服务水平,打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广东奥体中心、文体交融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无界、近零碳”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一座座共享惠民的赛事场馆。赛后,这些场馆将实现功能空间的顺畅转换,满足群众日常使用,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 /十五运会官网

新建改建一批体育公园。各地市挖潜闲置空间,妙施“空间魔法”,新建或改扩建82个主题鲜明、全龄友好、智慧引领的体育公园。智能运动的深圳笔架山体育公园、极限潮流的恩平体育公园、生态活力的韶关莲花山体育公园、民俗体育传承的梅州归读公园,一片片城市闲置空间变成了点缀城市活力的耀眼明珠。

推动建设一批智慧健身设施。广东以科学健身为引领,应用科技手段,结合城市办赛,在群众身边搭建起处处智慧健身场地,构建“科技赋能、精准服务”的智慧健身生态,创造群众身边智慧健身新场景。

 

赛事体系优化行动 营造“人人皆可参赛”的健身热潮

 

拓展赛事广度,营造全运热潮。广东省围绕“喜迎十五运”“我要上全运”主题,广泛发动各行各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身活动,广泛搭建“人人皆可参与”的赛事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23-2025年,广东举办“喜迎十五运”“我要上全运”主题赛事近7000场。从全民健身日的万人齐动,到科学健身指导进社区,再到乡村赛事活动,广东真正形成了“周周有比赛,全民迎全运”的生动局面。

延伸赛事深度,推动全民共享。广东创新推动赛事资源下沉,构建五级联动赛事体系。2024-2025年,举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百县羽毛球、千镇乒乓球、万村篮球、百县拔河)系列赛覆盖21个地市、超700个镇街,参与人数突破23万。社区运动会、“村超”“厂BA”等草根赛事如火如荼,展现出体育凝聚人心、激活乡村的独特魅力,探索出“全民共享、以赛兴村”的惠民新路。

百县拔河决赛燃动十五运会闭幕式暖场环节

/南方日报

提升品牌辨识度,打造精品赛事IP。广东深耕地方特色,推动“一地一品,一地多品”精品赛事培育。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从民俗体育活动跃升为现象级体文旅IP,各大网络平台及主流媒体客户端全网总浏览量超过63亿;东莞篮球联赛以专业化、高水平的赛事能级,年均吸引观众超600万人次。这些赛事已然成为城市新名片,让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数据显示,十五运会筹备以来,广东年均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4500项次。十五运会赛事体系优化行动不仅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情,更让全运会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体育嘉年华,推动群众体育实现从“看得见”到“摸得着”、从“有平台”到“能出彩”的全面跃升。

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 /南方都市报

 

赛事触媒激活行动 激发“体育+”融合发展活力

 

促进全民参与,提供触手可及的全运赛事体验。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共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分为比赛类和展演类,预赛达6819场,16556名运动员同台竞技,最终1.1万名民间高手站上决赛赛场,真正让体育赛事走进了千家万户。观赛热度高涨、媒体传播广泛,有力带动全民健身蓬勃开展。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决赛

在茂名举行 /南方+

促进赛事经济,打造“观赛+旅游”消费新场景。全省17个办赛城市推出“一城一主题”精品文旅线路,创新打造“全运冠军公园”,实现赛事热度全民共享和体育价值多元转化,打造“观赛+旅游”消费新场景。

促进城乡发展,带动全域共享全运红利。“办赛事就是办城市”为理念,十五运会广东省执委会组织召开“城市体育性格”专题发布会,推出广东省21个地市城市体育名片,以体育赋能城市发展,助力大湾区体育经济新高地建设。在乡村振兴方面,十五运会效益惠及广大镇村地区,中山沙溪镇依托篮球赛事发展“体育+”产业,茂名定向比赛联动“荔枝节”,实现全运赛事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深度融合。

 

服务效能升级行动 传递“智慧无碍、全员友好”的全运温度

 

科技赋能,智慧服务更贴心。广东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全运赛事期间推出130多款高科技产品,“全运广州”小程序提供AR导航一键寻座、数字人志愿者24小时在线答疑服务;人驾驶车穿梭接驳,构建高效低碳的智慧交通网络;打造“技绽开幕、智慧场馆、赛事保障、科技助残”四大核心场景;发布“广东健身地图”,整合全省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并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便捷查询与导航服务,全方位、多维度地构建起“科技赋能体育”的广东范式。

“广东健身地图”正式上线

无障碍建设,健身空间更有爱。广东编制全国首个大型赛会无障碍建设指南,各场馆结合比赛需求建设了障碍电梯、坡道、盲道、卫生间、浴室、轮椅坐席、手语翻译系统、无障碍查询屏和智能服务桩等设施,在赛时满足了无障碍需求人群参赛、观赛等需求。同时,通过连通场馆侧与城市侧无障碍流线,无缝衔接公交等候区、地铁与人行道,实现“馆城一体”的全面共享。这些设施将在残特奥会的比赛中继续发挥作用,并在赛后继续服务社会大众,让特殊人群“进得来、行得畅、用得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友好。

社会协同,全民共享更温暖。十五运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协同的惠民格局。近5万名志愿者投身赛事保障、各类社会组织协助开展“我要上全运”选拔赛事、企业推出全运主题便民服务,这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机制,凝聚了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十五运会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服务效能升级,不仅保障了赛事的精彩圆满,更让科技有了温度,让服务充满人情,让全运盛会转化为每一位市民可感、可知、可及的温暖体验。

 

区域协同创新行动 机制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

 

强化体文旅联动“硬联通”。充分利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及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依托港珠澳大桥、黄茅海大桥等超级工程构建的湾区“1小时生活圈”,共同开发全运主题“一程多站”深度游线路,将全运会核心场景与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的体育文旅资源深度串联,实现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的双向赋能。

畅通规则衔接“软联通”。国家体育总局与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关于加强体育合作 促进融合发展的协议》,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推动资源共享、赛事共办、人才共育、产业共荣、水平共升,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和更广视野上促进三地体育融合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十五运会期间三地建立的文旅信息共享平台、消费优惠互通机制、市场监管协同体系,在赛后将继续发挥作用,为未来粤港澳三地体育文化交流、跨境赛事组织奠定深厚的基础。

创新赛事组织心相融。十五运会首创公路自行车、马拉松跨境赛,通过“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模式,在港珠澳大桥上,运动员们在风驰电掣中实现“一赛跨三地”,跨境“无感通关”。2021-2025年,广东共举办省级大湾区系列赛事155场,累计吸引约67000名各年龄段运动员参赛,其中包括超7000名港澳运动员。创新设立粤港澳联队组队参加龙舟、舞龙舞狮项目比赛,在龙舟竞渡、舞狮欢腾中深化交流,港澳同胞与内地民众在并肩拼搏中“心更近、情更浓”,为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和国家认同注入深厚情感力量。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赛 /新华社

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为广东体育代表团取得历史佳绩奠定坚实基础。本届全运会,广东体育代表团斩获群众赛事活动36金12银17铜及5个展演项目一等奖,实现全运会群体赛事“三连冠”;赛场外,广东组织“双先”代表观摩活动,集中展示粤港澳体育发展成果,代表们现场感受体育融合与十五运会火热氛围,深切体会广东群众体育践行“全民健身与全运同行”的澎湃活力。

站在新起点,全民健身热潮已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脉络,广东将持续深化场馆赛后利用,完善智慧健身服务,拓展粤港澳合作,将全运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让“全民全运”融入群众生活,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持续动能。

 

相关阅读:
中心简介 | 政策法规 | 游戏规则 | 联系我们
  • 广东体彩微信订阅号

  • 广东体彩微信服务号

  • 广东体彩征召